全球快播:社交恐惧症——认识你自己(二)
下面是一位患者对自我的分析与反省:
关于网游
(资料图)
在游戏里的每一步我都算好了——每天9点40起床,就为了1个小时一次的任务。我觉得自己很病态,每当快要刷“新门”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很害怕有人跟我抢,人都在抖。
我一直觉得这个游戏不错,但是为什么我那么激动,为什么别人不激动?
继续玩 ,我想看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玩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我要努力,加油,我要把全身的石头刷到4级,我要比别人强。我看到一个人全身有5级石头,我脑海里就浮现出:等我有钱了,我弄一套3万的装备,在你老婆面前炫耀,在频道上喊:你有什么屌的,要找碴?你不是牛B么?来找爹,爹教你什么叫牛B……
就像王老师说的:游戏,其实也是一个世界,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能发现自己。
关于唾骂
现在,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唾骂的问题——只要想到佛,或者遇到佛这类的物品,我心里就会唾骂。不是相信不相信佛的问题,而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我要找到唾骂的原因。
有的时候,我看到我妈妈也会唾骂,是不是他们有共同之处?是不是他们有什么没满足我,才导致我这样。
我心里在唾骂,但意识里却不想唾骂。
因为这件事,这两天接二连三地快接近崩溃,不管花多大的精力,我一定要弄清楚我唾骂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我唾骂。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佛,我每次去拜的时候,总会有个愿望,可惜愿望没实现。
对于我妈:我妈从小很抠,不给我钱。我爸从小那么打我,我却没骂他,因为我问他要钱他就给。
我和我老婆也商量过,我老婆问我:你心里面骂我吗?我说不,我老婆说:恩,因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做,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求佛,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我可能要的太多了。
这是什么心态?
遇到一个朋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她男朋友我认识,挺帅的,我就想赶快去健身,瘦下来,我也要变帅,这是什么心态?
我在游戏里被杀了,是被自己人杀的,我很愤怒,但是我不敢爆发,我就是这种心里很愤怒,外表很胆小,欺软怕硬的人。最后,我退帮了,我心里想,等我牛B了,弄死你们,这又是什么心态?
逛超市的时候,突然很没耐心,想骂人,觉得不爽。我想找原因,后来想想 可能是开始看清自己了——是不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缺点无数的人。 以前一直在伪装,在虚伪,现在慢慢撕掉虚伪,不装了之后这个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觉得我有点不敢接受。
我装了20几年,原来自己是个这样的人。我现在有点害怕,我怎么会这样,我该怎么继续活,我白活了20几年了,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不懂,我该怎么办?
关于爱情与友情
今天我感觉到自己确实不敢爱,我害怕失败。虽然我谈了很多次恋爱,却没有一次真正爱过。比如,今天和前段时间泡到的女孩聊天,很烦她,不想和她聊,很被动,我想找个机会和她说分手,不想谈下去了。
她貌似已经被我征服了,我想我是不是在报复?这样的感觉好像很久了,女人对我越好,我越不想理她,她几天不找我,我才会想找她,但是在我心里面总是有个理论:我对那些女人越不好,她们越会粘着我。还有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女人、虚荣而活的。买件衬衫,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这件衣服女人看到会不会觉得我帅,买个车垫就会想女人会不会坐我车觉得这个车垫舒服,夸我。
同时,我也感觉到在和朋友的关系上也很扭曲。我和一个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一起,开始我觉得挺好,但是这段时间慢慢感觉自己开始变的不耐烦了,不像开始对他那么好了。小时候我就听我一个朋友说过,我刚开始对人很好,然后就慢慢变了,变得耍人,因此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真心朋友。
关于幻想
王老师,我总是控制不住要去幻想,可能特别痛苦我就特别需要幻想,我不知道为什么。比如跑步,我时不时就要拿旁边的人和我比,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力的来源。我记得小学打羽毛球,我看到妈妈来了,就特别想努力打好给她看;比如做心理治疗,我总是幻想有一天可以治好,然后把我好了这件事吹牛逼分享给大家。我的意志力可能一天比一天薄弱,我的内在世界全是幻想,漫天的幻想。控制不住幻想的时候,自己就飘起来了!我好累,我该怎么办!
还有,我发现我自卑起来的时候特别自卑,就像今天在健身房自己练,我知道自己练的很丑,所以脑子里总是能“听见”别人的嘲笑声,虽然我知道他们没有,但是我就是害怕,内心不够坚强。其实我知道,明明是人家确实没有笑我,只是我自己在笑我自己。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今天,我又难过了,很难过,我在上海,不敢说家乡话,不敢大声说话,怕给人看不起。反正各种逃避能给人看不起的地方,时时刻刻。
最近我学了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为什么这么怕别人看不起?我到底是在怕什么?难道还是自我膨胀?不至于吧?那我自我膨胀又是为什么?我到底在逃避什么?什么东西要让我非要自我膨胀?
我想了很久,回忆了很久。是的,小时候我总拿钱交朋友,很傻地拿钱就为了让他们和我玩,以至于我不拿钱的时候他们就不和我玩了,甚至侮辱我,还找人打我,我很痛苦,但是他们越这样,我越觉得拿钱可以买到朋友,拿钱就有友谊。所以我没感情了,越长大,越孤单,越害怕,没钱从不出门,有钱立刻各种电话,喜欢别人追随我的感觉,哪怕是假的,我也很享受,至少那一刻我是大爷,你必须听我的。我可以为了享受这种感觉,把钱借给人家,那时候我不懂,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觉得自己是个圣人,根本感觉不到我在寻求那种感觉。谁打破了我这种感觉,我就愤怒,发火,不允许别人破坏。
透过现象看本质,真的很有用,这句话非常好,帮了我很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就好像拼图,当一块块拼图拼到一起的时候,这幅画就越来越清晰了,而这幅画就是你自己的样子。
认识自己也类似于福尔摩斯的破案过程,我们各种梦、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情绪的波动,情感的变化,我们的过去,现在及对未来的幻想,所有的这些都是重要信息,把如此的碎片整理,拼接,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对自我更为完整和清晰的画面。越能看清楚这个画面,我们就越能发现自己是如何逼迫、要求、伪装、自欺,也能理解我们内心中到底存在怎样的恐惧,才因此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
当一个人不满足既定的答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才能一点点拨开迷雾,看清楚“未知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增加对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明白自己内心的苦痛远比症状更为严重,因此自己才宁愿躲在症状之中而不愿直视内心中的伤痕,最后他会发现——症状仅仅是扭曲的人格无法和现实相容的产物罢了。
认识自己的起点在于痛苦、挣扎、纠结、矛盾、不解的情景与事件。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这些,就会对自己及整个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为什么能让我们考虑一天;明明我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为何却一直不敢争取,总是拖延和逃避;明明讨厌一个人,又为何总是满脸堆笑;本来不想做的事情,为何不懂得拒绝……
认识与了解自己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并且需要克服内心的阻抗,所以治疗往往需要长期性,无论是自我分析还是专业的心理辅导。但一些人却执着于怎么做,而没有耐心去发现自己到底怎么了,一味地执着于“做”,而缺少“悟”,只会让他更加迷失。
“闪电战在心理学问题中绝不是好方法,这种战术忽略了对要进攻的领地进行前期侦查。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在心理学问题上一直普遍无知,当他抗争、恐惧、防卫、幻想等等异常复杂,呈现出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趋势;他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便是这些因素作用的一个最终结果。可他竟然相信他能以直接行动根除它,就好像关掉电灯那样简单!他想要快速消除困扰他的病症,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痴心妄想;他喜欢认为,除了这些突出的困扰,一切都很好,却不想面对这样的事实:即明显的困难只不过是暗示在他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卡伦.霍妮
他就好像梦中人一样的混沌,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视而不见,因为内心防卫机制会阻碍他看清自己,看清事情的真相。一个人活在“梦中”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创伤,而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防卫机制就是希望维持现状,继续活在幻想提供的安全感之中。
“防卫机制”就好像大脑里面站岗的卫兵,它检查着每个过往的“车辆”与“行人”(各种想法与行为),只有它认为适合的才会放行,就类似于新闻与电影的审查制度。通过如此的审查,它不让我们看到真相,只会让我们活在它希望我们认为的真相之中。比如,一位男性患者,非常反感岳母的胸部,因为太大了,还不下垂。他觉得这和她的年纪不相符,因此他希望岳母做缩胸手术。当然,这种无理的要求不会得到迎合,但他因此越来越反感岳母,反感她的胸部。平心而论,岳母的胸部大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除非是他被岳母的胸部吸引,但他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最后,他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岳母身上,认为是她胸大的错。通过如此的防卫机制,他维系了在自己心中“无邪”的形象,又把“邪恶”嫁祸给了别人。
经过他如此的颠倒黑白,他保持了自己的自尊与形象。就好像一位男性患者,生活中一直孤家寡人,但他却不以为然,反倒认为是周围的人素质太低不值得来往。通过把周围的人贬损,他就可以不必意识到自己的孤僻与病态的生活模式,就不必改变他自己,就不必让自己病态自负在现实中陨落——其实,他没有什么了不起。
心理防卫机制,它只是让我们看到它想让我们看到的,不想让我们知道的,都已经被它“和谐”了。霍妮提醒我们:在内心中存在两组力量的对抗,一组致力于维持神经症结构提供的幻觉与安全感,并使其保持不变;另一组则试图通过瓦解神经症结构来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力量。当他直接面对一系列问题时,也就是说,当他关于生活的私人信条、主张被昭然若揭,他的想法被质疑,他的安全系统处于危险中时,他会启用防卫机制。不仅如此,当他远远地靠近那一系列领域时,他也会启动防卫机制。他越是想保持已有领域的完整性,他对外界的威胁就越是敏感,即使威胁远在天边。心理分析的结果,是阻抗的力量与解决这些阻抗所需要的自我力量的一场博弈,最终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抗。
患者在治疗中的阻抗,会以激烈或是微弱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对于一位有公主病,希望一切都好的女性患者,我只是说了一句她对自己与他人的要求太高了。结果下次治疗的时候她就充满愤怒地指责我摧毁了她一年来维系的希望和信心,她希望在治疗中得到我的鼓励,却得到了要学会“凑合”这类负能量的话,因此她情绪大爆发。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总是迎合我,赞同我,不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他担心说错话,担心被讨厌,因此他一直脸上挂着笑容,不让别人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虽然防卫机制一直阻挠我们看清真相,但这并不是说“防卫机制”无法突破与觉察,毕竟它总有“打盹”的时候,而此时我们往往能一窥平时无法觉察的“秘密”——在梦中、喝醉的时候、幻想、臆想、口误、笔误、情绪爆发,这些都是防卫机制容易打盹的时候。
首先我们来看看“酒后吐真言”。
一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只有在喝酒的时候才能放松,所以当不得不出席公众场合的时候,他总是要先喝两口,不然都不敢见人。这说明在酒精的麻痹下,他可以暂时放下他的各种恐惧与焦虑的想法,可以暂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样和别人在一起才不至于那么恐惧。
喝酒的时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个人的防卫机制就会处于一种麻痹的状态,此时,他才敢于说自己心里的话,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此时他所说的、所做的更符合他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这种情况在生活和治疗中非常常见,比如,一些沉默寡言的人喝酒之后,话就变的非常多,甚至会说一些气人、伤人的话。其实,这说明他这个人平时太过压抑自己,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压抑在了心里。只有在喝多之后,他才能不在乎那么多。一位女性患者平时一直为家人付出,为了父母,为了弟弟和妹妹,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她应该听话和孝顺。平时家人和她说什么她都不反驳,不过一次她喝多了,爸爸又和她说你是老大,你就应该为家人负责。结果她再也压抑不住心里的愤怒和爸爸吵了起来。不过事后她并没有自责,反倒很爽,因为她终于说出了心里的话。
因此,有些患者会酒精成瘾,毕竟酒精无意识中成了他唯一的宣泄和做自己的途径。只有在喝酒的时候他才能释放自己,活出自己,而不喝酒的时候,整个人非常压抑。但因为喝酒又暴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当酒醒后,防卫机制又开始起作用的时候,他又会后悔,觉得这不是自己,所做的一切也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一位患者,每次喝酒之后就要把他领导骂一顿,而平时他总是毕恭毕敬的。之后他会非常内疚,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自己应该是理解包容,好相处的,之后他就带着内疚的心情和别人道歉,而当下一次别人伤害他的自尊的时候,他又会爆发,之后又会愧疚,与此反复。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防卫机制维系了理想化的自我,只要和理想化自我不符的地方,都会被防卫机制过滤和否认,这样他就无法看清他真实的自我。
除了酒精,人在做梦的时候往往也会“泄露”很多平时他意识不到的东西。因此,梦也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霍妮谈到:“在梦中或以神经症方式,或以正常方式,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梦代表着我们努力去解决自己的冲突:在梦中,建设性力量会作用,甚至在它们在其它场合中几乎无法发觉的时候也会作用。但因为梦的怪异和夸张,人们往往忽视梦中包含的信息”
对于理解梦,霍妮也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梦所提供的并不是感情或意见的一副照片式的静止画面,而主要是倾向性的表达。承认,梦可能比我们清醒时的生活更能清晰地揭示我们的真实情感;本来受到压抑的爱、恨、怀疑或悲伤,都能在梦中毫无拘束地感受到。梦表达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需要,常常反映了在解决当时打扰我们的冲突的尝试。它们更像是一出情感力量的戏剧而不是事实的陈述。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只有将梦与造成刺激的实际情景联系起来,梦才能理解。”
因此对梦的分析,是了解自我重要的一环,对梦的分析的方法依然是“自由联想”。比如,一位女性患者做了一个这样的梦: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在神像面前强奸了,在梦中她体会到了强烈的罪恶感。当让她试图分析这个梦的时候,她谈到其实梦中的女人就是她自己,她联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谈了恋爱,并有几次亲密的行为,但她一直都没有原谅自己,也没有原谅对方。“神像”就是她的圣人般的价值观,因此她一直不能接受自己,并认为对方把自己毁了。
下面简要分析几种常见的,具有显著意义的梦:
1、考试的梦:做此梦的人往往已经成年,并没有实际的考试,此种梦反映了他的焦虑。其实,在他青少年期的时候考试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而高考对他来说也很可能是一段痛苦的回忆。因此当日后遭遇压力的时候,他总是会梦到要考试了,但他却没准备好,不是忘记带笔,就是遇到了解不出的题目。这种梦往往提示他眼前正遇到一件他没有准备好,或没有底的事情,但他又害怕失败,正如当年的考试一样。
之前提到的过的一位患者的梦:他在梦中发现自己还没有毕业,还在考研,又考博,一直都考不到头,一直都在提升,好像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他总是达不到目标。其实,梦境也正是他人生的缩影,他一生都在提升自己,就算他取得了成就,但他依然觉得不够,不是想考学历,就是想考证书,反正他就是不能闲下来。虽然表面是在进取,但实际上却不过是为逃避自己骨子里的自卑感与本来的他自己。
2、悬崖、跌落的梦:此种梦意味着失去,或可能的损失,也许他正失去光环,荣誉,骄傲或价值,对他来说重要的东西。而此种东西往往是他人生的支柱与支撑,失去它们就如同从高空跌落。在潜意识中,他的内心中充满了焦虑。
3、飞的、漂浮的梦:此种梦说明此人不接地气,或活在一种高高在上的自负之中,往往有一种俯视芸芸众生的骄傲——他往往自以为了不起,并轻视他人。就算在意识层面他是谦虚的翩翩君子,但骨子里却是一个自大狂。
一位女性患者经常会梦到自己悬浮在半空中,一直不着地,家具也在空中。当然这位患者本身就非常自负,看不起周围的人,并幻想自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被所有人看得起。虽然她混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依然不满足,因为她的成功依然不能让她足够闪亮。因此她经常参加MNA班,来提升自我,并结识更多成功人士。
4、恐惧的梦:恐惧的梦多种多样,有的人害怕动物,有的人害怕鬼魂、死人一类,也有的人只是梦到一种恐怖与诡异的气氛。其实如此恐惧的梦往往提示两个问题,第一,在生活的当下有令他恐惧的事情,第二,恐惧的梦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基本焦虑。如此的恐惧来自于童年,提示他童年带来的心理上的伤痕。
5、强烈的愿望和情感的梦:此种梦往往提示被压抑的愿望与感情,在理智状态下这些情感往往被压抑,而在梦中往往以夸张的形态表现出来。
一位女性患者谈到她经常会梦到一些性爱的梦,和各种人。这个人可能是以前的老师,也可能是理发师,或异性朋友。她谈到从小她妈妈从来都不让她和异性接触,因此她从来都没有恋爱过,也没有对身边喜欢的异性表白过。现在就算做了这样的梦,她都有深深的负罪感,因为她“应该”是一个好女人。
对于梦的分析,我们应该着眼于一些经常做的或印象深刻的梦,此类梦对了解自我会提供了更多的线索。而为了更好地分析梦,我们也可以习惯性地记录一些重要的梦。不仅仅是晚上的梦,也包括白天的白日梦,幻想,意象这些都可以成为分析的对象——越是不放过任何了解自己的机会,就越有可能认识你自己。
当然,无论是分析师还是患者,都不可能百分百地实现目标——不存在完全与绝对的分析。理想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的治疗和生活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理想的真正含义,很可能就会用新的完美标准来取代了旧有理想化的幻想。虽然不存在彻底的分析,但治疗却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