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一物|一抹“天青色”,晕染清明!

来源:西安发布    时间:2023-04-05 16:05:30

2023年4月5日

9时12分52秒


【资料图】

清明节气

正式到来

春阴春雨复春风

重叠山光湿翠濛

印象中的清明

总是淅淅沥沥

却又清澈而明朗

在这个春意盎然

天朗气清的日子

西安发布“一节一物”

年度系列策划

带您寻找

千年古都的一抹青色

了解节气与文物

城市与历史的故事

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中国人提起清明,最有共鸣的意象应该算是雨。“清明时节雨纷纷”不仅打湿了踽踽独行的晚唐杜牧,也醉了我们千百年。

△4月4日,西安市周至县竹峪镇雨后天空呈现一抹“天青色”(摄影:西安发布029摄影公社成员 王超)

时至现代,歌词里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也让人们沉醉于细雨的朦胧中。关于“天青色”,还有一个传说:北宋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抹奇怪的青色,于是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速命工匠烧造这种颜色的瓷器。那么“天青色”到底是哪种颜色呢?

出版于明洪武二十一年的

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

将柴窑视为“天青色”

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天青釉剔刻花双龙双凤壶

柴窑是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君主柴荣的御窑

北宋建立后被废弃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

柴窑瓷器以珍稀闻名于世

具有器型精巧、釉色天青

胎体薄而坚韧、敲击有金石声等特点

这件天青釉剔刻花双龙双凤壶

壶身有“凤在上,龙在下”的纹饰

意为“凤在天,龙在海,皇帝在中间”

所以推测是皇帝的御用之物

也是我们现在研究柴窑的重要参照

△“中华天青第一壶·高浮雕龙凤壶”文创产品

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柴窑

揭开失传许久的柴窑千年之谜

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还以“双龙双凤壶”为母本

创作了这件文创产品

并荣获2021年西安市

十大文创产品金奖

△“中华天青第一壶·高浮雕龙凤壶”文创产品

这把壶所用白胎泥和天青釉

分别产自陕西富平和铜川耀州

经工匠耗时七年打磨

以及数百次反复试验

才以如此精湛的复刻和制作工艺

接近了典籍里所记载的柴窑特点

即“薄如纸,青如天,

明如镜,声如磬。”

小布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件文创产品目前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西安柴窑博物馆的专家研发团队坚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柴窑文创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失传已久的柴窑烧制技艺“复活”。同时,博物馆也在考虑制定烧制的行业标准,使中国传统的柴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清明前夕,西安高新区樱花绽放,春景醉人。(摄影:西安发布029摄影公社成员 @浩轩)

《岁时百问》里解释“清明”

二字的由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近几日,西安也有

几场清明雨及时赶到

新叶的嫩绿及花的淡粉

被冲洗得更加“清明”

城市的春风同样被温润调和

△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樱花被诗词点缀,更具文化内涵。(摄影:西安发布029摄影公社成员 @大雁)

人的一生

是遇见与别离的往复

清明时节,思念绵长

我们慎终追远

何尝不是一种告慰自省

有敬畏,才自觉节制

有珍惜,才倍加呵护

有面对,才能整理好身心

拥抱下一个“清明”的春天

策划:刘振 陈颖 左海茹丨统筹:韩东辰 陈枫丨文:记者 陈克 实习生 王可心 楚惠捷|视频制作:周伟 实习生 张博文|海报制作:张亚岚丨编辑:程渭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李明真丨部分图片由受访博物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 闫含

<< 上一篇
下一篇 >>

X 关闭

  • 太阳能